臺灣新民報1930年3月
序號 | 標題 |
---|---|
01 | 社說 民報題號更新 期盡言論使命社說報社消息 本報已自上月初起,由舊民報社讓與新民報社經營,當時已有在本報上聲明了,但得當局的正式許可,是在本月二十日,故從本號起,改題為『臺灣新民報』。就手續上看來,這回新民報得許可發行,舊民報同時作為廢刊,此間既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故二者必不能無系統的精神聯絡,這是不待言的。況且於事實上,舊民報社是合併於新民報社,而新民報社是承繼舊民報社的事業,所以新舊民報當然有一貫的主張,這也不待我們再為聲明的必要。但是島內文化日日進步,中外情勢月月變遷,故本報亦不能不與時俱進,而謀展開局面,擴大範圍,充實內容,以期早日實現日刊而完成代表我島民論的使命,此是本報最要努力,而且又是大家最所期待的地方。 本報的前身『臺灣青年』和改題前的「臺灣民報」,多被官邊方面及一般世人視為政治運動團體或社會運動團體的一機關報紙,此若由我島文化運動史上看來,實是有相當的根據,我們也不必在此追究其是否的必要,但自「臺灣青年」時代以來,於今已閱過十星霜了。此間因思想的進步,社會事情日趨複雜,隨時勢的推移,各種運動也日漸進化,故從今而後,新民報的重要使命,是在乎表現全島四百萬民眾的言論,堅持公平無偏的主張,本於正義人道,立在大同地點,以期評論的公平妥當,報導的確實敏速,這是本報定要更新努力的地方,所以無論官民與左右,不偏一見,不曲一解,正視直行,勇往猛進,唯有追求島民最高的幸福而已。區區苦衷,或恐不逮,甚願有心公道諸賢,時常不吝指示,匡正鞭撻,俾本報克盡公正嚴明的輿論機關之使命,那就大家萬幸。 |
02 | 不景氣風 吹到臺灣來了 農村疲弊米商動搖 進而波及全經濟界 |
03 | 神田清水兩氏來臺 講演自治問題 民眾黨開歡迎會 |
04 | 不勘嘉南大圳的強迫 善化庄業佃組織協和會 將來的活動大可注目 |
05 | 民黨自治講演 分南北兩隊出發 |
06 | 小言 |
序號 | 標題 |
---|---|
01 | 新舊民報社合併的披露宴 第一日開於蓬萊閣 招待來賓及各株主 第二日開於江山樓 招待官界及操觚界 |
02 | 去年來紛擾不休的 高雄米穀同業組合 再開總會改正定款 決議重整旗鼓進行 |
03 | 監查產業組合 臺南州下豫 定四月實行 |
序號 | 標題 |
---|---|
01 | 電燈問題 新竹電灯會社的 純益在四成以上 唐澤市的政談講演 主張最少要降價兩成 |
02 | 受自動車壓迫的 人力車夫日入苦境 臺中驛前呈出人力和自動對立鬪爭的狀態 |
03 | 車中喜劇演出 桃園大圳對廢埤地 賦課金的真相 無償寄附的埤地 反被賦課過酷金額 |
04 | 冷語 |
序號 | 標題 |
---|---|
01 | 中原時局變換中之 閻馮最近之動靜 均已行使總副司令職權 擬將在北平組織軍政府 |
02 | 中國的金單位與 金本位的問題/念臺 |
03 | 謎?謠? 蔣與汪之會見? 蔣乘軍艦發南京 汪由香港抵上海 |
04 | 廣告 |
序號 | 標題 |
---|---|
01 | 地方通信 臺北 行商納組合費 誤為民黨徵收 |
02 | 工總聯臺北區 開陳氏慰安會 |
03 | 醉巡查碰着狗 胡亂高發主人 |
04 | 桃園 糊塗的稅務吏 擅自增加稅金 |
05 | 大溪 大溪同志會 將流產歟 |
06 | 大甲 賣票員怠慢 致使搭車不及 |
07 | 強盜截路刼婦女 傳說遊技場流弊 |
08 | 民眾黨支部 事務所將移轉 |
09 | 清水 掃墓乞祭品 無賴恃眾毆人 |
10 | 臨時保甲費未納 變受非法的檢束 |
11 | 沙鹿 甘蔗運搬車 轢殺幼童 |
12 | 彰化 賴姓宗親會 擧發會式 |
13 | 草屯 新設蔗民組合 |
14 | 霧峰 南部的信組役員 到霧峰視察組合 |
15 | 北斗 籌組民黨支部 近將擧結黨式 |
16 | 林伯廷氏母堂 擧行告別之式 |
序號 | 標題 |
---|---|
01 | 埔里 電力會社背信 地主將要吃虧 |
02 | 竹山 庄民選代表 向課長陳情 |
03 | 文協講演會 全部被中止 |
04 | 斗六 受公課免除婦 膽敢敗壞風俗 |
05 | 警官誤踏竹刺 大人竟敢食言 |
06 | 臺南 開佛教講演會 何女士主倡平等 |
07 | 高雄 鹽埕市場小商人 受警察限制時間 |
08 | 街談巷議 |
09 | 廣告 |
序號 | 標題 |
---|---|
01 | 環球遊記(七八)/林獻堂海外遊記 德意志見聞錄 哥隆(Kolon) 由波昂至哥隆,不過一時間卽至。哥隆發達頗早,在紀元五十年之時,則屬羅馬帝國皇帝克勞第烏斯Claudius所統治。名曰哥隆者,則殖民之意也。五世紀之時,屬於佛郎克(Frank)。迨至八世紀後半,沙里漫Charlemagne大帝,始設立教會監督區,人民不服監督者之專制,因而常起衝突。經數世紀之後,商業發達,遂成為一個自由市。十二世紀,始與倫敦通商,一變而為貿易重要市鎮。十四世紀之時,常因戰亂而為自衞計,乃與他自由市締結漢Hansa同盟,然其結合,實無異於聯邦國家也。彼時非僅商業隆盛,而美術亦隨之發達,如繪畫建築,獨冠他市。在十三世紀所建之峨特式大寺院,其規模之宏大,與雕刻之精巧,實歐有數之建築物。兩旁之塔,高五百十五呎,登其上可以望見全市,真是不可多得之巨觀也。 哥隆人口七十餘萬,是為德國之第三大都市。市在來因河之兩岸,有此壯濶之河流,而又有此雄大之都市。故有美國大詩人郎匪羅Longfellow稱賛來因之語曰;「德國人心所自負者,來因河也,如是,亦實為有理。盖地上之江河無有過於來因之美麗者也。」讀此一語,亦可以略見來因之價值矣。 來因河上有一大橋,於一九◯七年興工,凡五年間,方始告竣。河為歐洲中最大之河,橋亦是歐洲中最大之橋。橋之兩端,各有一双高塔。塔前有維廉四世,腓特烈三世,(普魯士王)維廉一世,維廉二世,(德意志皇帝)四尊騎馬之銅像。橋上道路分作十條,中間火車路四條,兩旁電車路二條,自動車路二條,人路二條。過橋不遠,就是與永久中立的比利時接壤。若對於軍事上看起來,是無甚關係。而其如此施設,想不過為交通便利而已。那知大戰開始之日,德軍則從此侵犯比利時中立,西歐戰場大軍,亦多由此輸送。德皇大本營,曾幾次駐紮於此,而商工業最繁盛之哥隆,遂變為軍事中心。可見當日之造橋造路,建築宏大之驛站及倉庫等項,無一不是暗中作軍事豫備,德人之破壞比利時中立,其處心積慮,已非一日矣。 一九一八年,德軍屈服後,此處則為英軍所佔領,市內大小各旅舘,皆由英軍司令部全數徵發,若非經許可者,不能投宿。聞說當時旅客之往來,頗多不便,直至昨年(一九二六)英軍方始撤退。余等所居之旅舘,則當日之司令部也。追思往事,而終夜不能寐焉。 |
02 | 趣談 |
03 | 詩中史料 對俄事近作/蔡運升 |
04 | 廣告 |
序號 | 標題 |
---|---|
01 | 教員の俸給引下 就職寵兒よ 早く醒めろ |
02 | 南門市場は寂寞 官僚政治の敗北 商人は尻に帆かけて 續々と他へ移轉した |
03 | 「フイリツピン」獨立運動概觀/張月澄 |
04 | 曙公學校に 起つた奇怪事 女生圖は 締出さる |
05 | 減らず口 |
序號 | 標題 |
---|---|
01 | 公業の管理に 曖昧はなきか 族親は法廷で 是非を爭ふと |
02 | 南投郡教育當局に希望す/吳萬成 |
03 | 辯護士控所 で大立廻り 相撲か、喧嘩か 双方共斯界の達人 |
04 | 電燈料值下は目下の急務 電燈料は何處迄 下げるべきか(下)/陳逢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