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報1927年7月
序號 | 標題 |
---|---|
01 | 第一百六十四號要目 |
02 | 社說 當真是要內地延長嗎?社說 近來日本中央攻府內部,有主張要改革臺灣統治制度,即將現在臺灣的制度改作像北海道一樣的,廢止總督而置一個長官。這個是甚麽意思呢?本來總督制度,是根據特別自治的精神,像北海道的長官制度,是依照同化主義的辨法。可見從前的臺灣統治,方針說是採取同化主義,其實看他的官制組織,明明是屬於特別統治的自治主義。這不是自家矛盾的辨法嗎? 總督的官職,是代理母國的主權者。在一個國內,有了兩個地方,不得採用同一的統治方針的時候,代理主權者在一個地方別立個方針,遵照立憲原則,代行統治權,是像一個地方之王了。如北海道的長官呢,這個並不是什麼主權者的代理,不過單單是分擔一部分的行政事務而已,只可說是一個大的縣知事罷了。可見採用總督制度的地方。就是一個大國領土內的小國,採用長官制度的,就是一個國土中的一小區分的意味。 然則我們臺灣,據實情看起來,要屬那一個,是可看做內地的一區分麽?臺灣固是日本帝國的屬領,但是離了本國遠了,氣候是不同,而人情,風俗亦異,言語思想各種的生活樣式都是有大差了。自領臺以來,卅一年間,設置總督,付與絕大的權限,如在今日島內的日本人官民唱臺銀的發票權有存續的必要。這等事實都是確切地證明臺灣和日本內地不同,不是日本內地的一區分,故不能依照同樣的統治法。 這樣看來,便可知道我們是不賛成要廢總督的意見,就臺灣今日或將來的情狀觀察,總督制度的存續對原則上看來,是很適當的施設。但是我們所不賛成的,是從來的總督政治的運用,全然不使我們島民,對其所料理的政治,有可發言參與的權利,致使這個根據自治主義的總督制度,變成一種專制獨裁的機關,致使我們多年吃了多大的苦痛,這是極其遺憾的事啦。 我們現在是還沒有能力可以實現我們的主張,事事都要儘聽當局去為所欲為,內地延長.我們固要大反對,但是他們若要强制而行,却也無可奈何,也就試試看他們的延長政策,若是到底延不得長的時候,那就總不得不讓我們的自治主義來按排罷。 |
序號 | 標題 |
---|---|
01 | 第一百六十五號要目 |
02 | 社說 提倡創辦私立中學社說 臺灣人要有自辦私立中學的議論並非始自今日,然而至今還未見其成功實現,雖然這回興起罷學風潮的臺中一中,當時是要作私立中學而由臺灣人募資建築的,但是當時不但不肯許可而竟被收用作公立的中學了。 至於十年後的今日,臺灣兒童的就學率也高,中學志願者也多了,單純依靠官公立中學的收容已經是不够,又且以共學的名義臺灣人本位的中學逐漸被侵略了,況兼最近廢止準備教育,使在不均等的教育制度下的臺灣人兒童,更一層站在不利的地位而喪失教育的機會了。於是乎,非設立私立中學校救濟喪失機會的學子不可,這是私立中學創設必要之一。 臺灣官公立中學的成績不良,若比於日本內地的程度和實力差的很遠,就中臺灣人本位的中學差的更甚,這是因為一般的官公立中學的教員對臺灣人學生的教育,似乎缺欠誠意不肯十分盡力教授,所以要設立私立中學,以臺灣人本位的教育台灣人學生,不但可得誠意教育收好成績,並可警醒日本人教員的錯誤思想,這是私立中學設立必要之二。 如這回的台中一中的罷學問題。倘若是台灣人私立的中學那樣的問題不但不會發生,又且如有私立中學也免父兄屈服向學校謝罪而受奇辱,並可收容被退學的學生,免使他們遠出海外或者陷入求學無門的悲哀,這是私立中學設立必要之三。 台灣大學也將要出現,依然要去日本內地運入學生,那末大學之設立是有其名而無其實,所以要多設私立中學養成入學的人材才是。又且現在島外留學的人材很多,若有相當的教育機關收容這些人材,使他們可以發揮能力,這是私立中學設立必要之四。 其他私立中學設立必要的理由很多。總而言之,若論其必要是盡人皆承認的,又且十年前已經能得着手實行的事,十年後的今日已經是更可能的,時勢又是變了,何怕當局不許可。有志事竟成,總望有心人出為努力,則台灣人教育的前途幸甚。 |
序號 | 標題 |
---|---|
01 | 第一百六十六號要目 |
02 | 社說 政治結社與言論機關社說 在現代的政治組織下,雖說經濟是社會生活的基礎,然而上面還脫不出政治的支配。所以凡一社會內的階級或是一國家內的民族的經濟利權和社會地位的優劣,全可以其階級或民族的政治的權力的有無決定的。故此,凡要求經濟的社會的解放非努力去要求政治的解放,而掌握着政權不可。但是沒有政權的階級或民族要得政權,非有組織鞏固的團體繼續的去奮鬪是不行的。於是乎政治結社的組織自然就生出必要了。 台灣人近來的政治思想很發達,對於政權的要求也很熾烈,所以前次已經組織台灣民黨,不幸遭了禁止之厄,而今更重新組織了台灣民眾黨了。該黨是以確立民本政治建設合理的經濟組織及改除社會制度之缺陷為綱領,可見其存意是在對政治經濟社會三路並進,並不是尊注重於政治而無視經濟,這點看其政策就更明瞭了。台灣向來對於經濟及社會運動的團體已經如雨後之筍簇生了。而這回更有政治運動的團體出現,此後三路並進在台灣的解放運動上得收良好効果是大可期待的了。 但是勿論在改治運動以及經濟或社會運動上,最不可缺的就是言論機關的必要,若是沒有言論機關自然就不能够多發表民意興起輿論,就是至於宣傳思想啓發民智都不得自由了。如台灣民眾黨的政策第二項裡頭也有期實現集會結社言論出版之自由要求卽時許可台灣人在島內發行新聞雜誌,這是我們年來的主張,而且實地奮鬪力爭而來的。 於今政治結社的民眾黨也已成立,而本報以七年來臥薪嘗膽的苦鬪和同胞熱烈的聲援,也經得許可在島內刊行,這不但是很湊巧的事,老實是台灣社會運動上的一新轉機。我們此後在一方面很期待民眾黨在台灣的政治經濟和社會上十分努力,而一方面本報也誓竭全誠為台灣人全體的言論自由而奮鬪。同時也很盼望同胞一致協力,加倍團結自共同目標總動員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