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報1927年4月
序號 | 標題 |
---|---|
01 | 第一百五十一號要目 |
02 | 社說 多尊重些民意罷社說 古人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又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幾句話實在道破了千古的真理。無論甚麼時代的為政者,都要以得人心為頂緊切的事。但是要得人心,非以德治不行,能以德治,則人心自然歸向。這個道理,在異民族聞的政治上,尤其是最要注心的。 日本帝國,乃是立憲法治的國家,在這國家裡面,上下都要凱著立憲精神做事。立憲精神是甚麼?就是凡有國家的政事,必須依照合理的法子去辦。那麼怎樣才是合理?尊重最大多數人的意思便是了。原來辦事是要憑道理,因為人的認識不能完全,以致甲所認定的道理有時和乙所想的不同。然而在政治上又不能模稜兩可的,故勢必找出一個庶幾的道理來作辦事的根據,這個庶幾的道理,要對那裡去求呢?最大多數人的意志所向的地方便有。這個最大多數人的志向就是叫做民意,尊重這個民意去料理政務,就是依照立憲精神的辦法。根據民意處理政事,這一點是立憲政治的精髓,若沒卻這一點兒,任你怎樣鋪張粉飾,都是專制政治吧了。凡有日本國家的政事,一律要憑著立憲精神去做,這是日本憲法的明文所規定的。無論甚麼人皆要遵守。若有一個敢不照這樣辦事,那便是立憲法治的叛逆了! 我們這個臺灣,既是日本領土的一部分,那麼我們臺灣的民眾,和其他日本內地的民眾,統統都是立憲法治國內的人民。所以我們到底是要主張力求實現以民意作基礎的政治,這是我們對此立憲國家的義務啦。觀看現在臺灣的政治,要使我們長嘆息的事,真是任說不盡了。我們大家想想看,臺灣現在有甚麼表示民意的機會麼?地方自治團體的樣子都是大家不忍看的,那個官製的評議會,到今日又是渺然不見蹤跡,別的請勿說了,那麼這個臺灣人自辦的臺灣民報,是要再待幾時才能移到島內呢?政費要開多開少,事業要做這個那個,這等都是第二的問題,我們是要大呼尊重民意為第一。同胞諸君!我們要對這點極力要求。當局諸賢,你們亦該多尊重些民意罷! |
序號 | 標題 |
---|---|
01 | 第一百五十二號要目 |
02 | 社說 中國革命運動的第一目標 在乎建設被壓迫階級的獨裁制社說 中國國民黨的革命運動,昨年來,無攻不拔,勢如破竹,現在已掌握中原的大局了。如此局勢日益進展,統制亦漸多端,故對外對內須要整頓步調,力謀一致進行,才合成就大業的要訣。 近來,世間有宣傳國民黨內左右兩派的抗爭勢將破裂的風說,頗有惹動世人的視聽。但黨員大眾之中,固難保其步調能得完全一致,然而身居指導地位的幹部們,若非認清共同戰線的限界,恊力進攻當前的公敵──軍閥──帝國主義。那就外患未除,而內憂先到,其阻碍前進,决非輕少了。 飜看本月三日蔣介石氏和國民政府首席委員汪兆銘氏會談的結果,表明他們兩人的意見全然一致,聲明此去軍民百政一任汪氏指揮,萬事皆聽從其命令,使各黨員亦須持此態度,以固國民黨基礎,而期革命的成功。又在五日汪兆銘氏和中國共產黨首領陳獨秀氏亦聯名發一宣言。其要領曰『近來有種種的流言,欲攬乱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提携,當此時機二者益覺有提携的必要,中國共產黨承認國民黨三民主義,斷無主張打倒自己的友黨。無產階級的獨裁制,乃各國共產黨的最大限度的政綱,然而中國的事情不同,中國所要求的是在乎建設一個各被壓迫階級的民眾獨裁制,而欲對抗反革命運動,並不是要求到無產階級的獨裁。國民黨的同志亦都知道共產黨的革命理論及態度,故不疑視故孫總理與共產黨聯合的政策,國民黨與共產黨,政見雖非完全一致。但彼此的根本,都是一致的。兩者的同志,須以誠意提携如兄弟的親密,方不使傍人有隙可乘云云。』 由是觀之,國民黨蔣汪陳三氏都有感覺着公敵未除,共同戰線須要堅守,同志步調亦宜一致,才不阻碍大局的進行。這都是革命家改造家當然應取的態度,又是造成大業的要訣。但在理論上雖是如何善美的至言,若於事實上不能確切勵行,亦是空言無補時艱。極望關心大局的人們,時加猛省才是。 |
序號 | 標題 |
---|---|
01 | 社說 法廷與社會社說 自二林的蔗農爭議發生以後,農民的運動日見昌盛,設立組合的地方已經有了七八之處,或為土地的事,或為贌耕的事,或為甘蔗和肥料的價格等等,亂紛紛地較鬧起來,這是臺灣社會的新現象,也是農民自覺的一大實證了。前番檢舉鳳山農民組合的幹部的時候,我們看那組合員的行動,真是令人可怕,他們一天集齊五六百個人,三三五五地不作什麼聲兒到了郡役所,用文明的方法派遣代表,入去衙門要求當局釋放他們的幹部,不像往時的樣子,見著大人就要跑避三舍。又有一班的佃人,和林某等數個大業戶,因為贌耕的事大鬧一場,在一審和二審的公判都是有罪,佃人們,泰然自若,甘心為着自家的主張受了犧牲困苦,不像從前那樣爛土似的頭面了。唉呀!臺灣社會裡頭的搆成分子變了,真是變得多了。 島內的情勢已經進到這樣,不但因此發作出來的事件很多,將來再要捲起何等波浪誰也難以憶測。但是我們知道,這樣的現象不是一個人隨便可以製造出來的,也斷不是一個人所能任意抵當得住的,只有一個純真而不虛偽的公理可以解決牠。這一点兒,居在判斷是非的地位的人,須要認定清楚,設或不然呢,因其偏斷武斷的結果,社會就要越弄越不好看了。 法庭是判斷社會上種種紛爭的機關,法廷的判斷是最有關係社會的安危。裁判是要根據法律,然而法律是事件發生前所制定的,制定法律當時的社會和裁判當時的社會,彼此的情狀是大不相同的。所以裁判是斷不可像古時印書的樣子,堅持苑版不易的態度,要去判斷時時刻刻進轉而不停滯的社會運動,這是自明的道理。臺灣資本家的暴狀,盡人都看得明白了,對此方面的矯正運動,在我們臺灣島內,就是農民的運動頂要注目。元來資本家的工夫是專在謀利起見,但是農民的用力是專為保存性命的。利益是可以減輕,總是性命是萬不能縮短的。我們切望司直的人,明鑑這点,對於目前的問題,下個英明的判斷,使法庭全了「擁護正義之府,的使命,那就不獨臺灣之幸,亦即帝國之幸了。 |
序號 | 標題 |
---|---|
01 | 第一百五十四號要目 |
02 | 社說 時代潮流與傳統的政策社說 時代的思潮是駸駸乎永流而不息,其澎湃的勢力是以人力不可抑制堵塞的,受這個潮流的偉力,不獨人類的思想和生活變化進步,就是社會上一切的制度道德也要改革推移,這個現象鑑於過去的歷史和現在的事實是極明瞭的。所以一切的政治政策,也非順應潮流的傾向轉移不可,安得無視時代的潮流而固執傳統的政策呢?俗語說「製鞋合足」是當然的事,怎有「削足合鞋」的愚笨呢?然而有些頑迷不悟的為政者,想要咬定時代錯誤的傳統的政策去倒行逆施,這實其愚莫及而其勢必敗了。 如帝國主義國家向來對植民地所取的同化政策和經濟搾取政策,對弱小民族國家所取的侵略政策等,以為在十八世紀可收效果就想拿來在二十世紀的今日適用,殊不知二十世紀的時勢已經變了,還要强制實行那樣的傳統的政策,所以到處生出反抗,决裂,流血,革命等的慘事。例如帝國主義列强的對華政策,並不酌量橫溢於中國的革命潮流,還敢固持舊來的傳統的干涉政策,所以才生出種種的慘案。這是怪不得中國革命的急激,可怪的是列强的暴虎馮河的逆行大勢的蠢動了。 回顧日本政府對臺灣的政策如何?在三十數年後的今日,凡一切的施設都是依然踏襲過去的傳統的政策,這雖是現在的臺灣輭弱可使屈忍,但是時勢的潮流總也不能久容吧!為政者當要達觀時代的趨勢洞察人心的機微,在最好的時機去容納民眾的要求,不然失了時機悔之莫及了。 在臺灣的傳統的政策中,如政治的差別,經濟的搾取,教育的限制,耕地的沒收,言論的壓迫等是不遑枚擧的,但是潮流的勢力已經使臺灣生起自治要求,經濟恢復,教育均等,農民解放,言論自由等的運動了。但是這並非唯獨在臺灣而己,是世界上一切的被壓迫弱小民族的要求,換句話說是時勢的要求。所以我們鄭重地警告臺灣的當局者,寧可早些廢棄傳統的政策,而應時代的潮流容納民眾的要求,比較後來變了臉生出决裂是强數百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