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報1924年9月
序號 | 標題 |
---|---|
01 | 社說 正義和權力社說 民眾的智識,追隨時勢,日日漸進步,官僚的思想,靠着威權,年年都不變。為這緣故,所以在世界上無論東西古今,皆有民眾和官權衝突之歷史。 試着我臺改隸以來,既經過了三十年,民眾之新智,雖未普遍發達,已有相當的進步,立志之後生,雖欠自治訓練,也知政潮的趨向,但是官界之空氣,鬱積不流通,優越的心理,混沌未盡去,所謂少所見多所怪,用舊官治新民,思想相離太遠,時代已甚錯誤,因此以致生起種種的恐怖,猜疑,誤解,軋轢之不好現象。 雖然,我臺有心自覺的新人,擁有滿腔的熱血,憑正義,遵公理,作社會之犧牲,謀人類之幸福,所以對於有力執權的階級,決不假力以抗爭,斷無怕力而退縮,惟有堅持主義,一貫精神,明樹立憲之旗幟,循行平等之軌道,守法令,聽司直,順潮躍進,期達最後之目的而後已,史上既無阻止時勢得住之權力,自知正義必無不收最後之勝利了。(慈) |
序號 | 標題 |
---|---|
01 | 本期題目 |
02 | 社說 歡迎伊澤新總督社說 凡新領土統治的成敗,蓋在總督政治的良否,所以身居總督地位的人,須要具有高尚人格,理解世界大勢,明察特别風土人情,誠意尊重民本政治,纔能收統治上善美的効果,設或不然,人心就日漸離反,統治終歸於失敗,試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的過去植民史,皆歷歷可證了。 我們臺灣的歷代武官總督,其對土地政策所實行的母國本位經濟主義,可謂已達其目的了,但其對人民政策所實行的絨衣鐵腕政策,臨機應變政治,使臺灣民眾隱忍二十餘年,不能發一言,不敢作一句,只有飲泣吞聲,惟命是聽而已,像這樣舊式政治那裡有成功得可言呢?迨至田和內田兩文官總督的時代,竟有大唱同化政策內地延長主義甚至視自治主義為叛逆思想,全不解現代的世界思潮,敢想要打盡全島的智識階級,這豈不是時勢逆行的做法嗎?似此做到恐怖政治的極點,實在我們全臺民眾日夕翹望賢明的政治家,宛若大旱之望雲霓一樣了。 當此時侯,去一舊總督,已大可以安定民心,況且更得迎一位賢明的新總督,實在可謂喜出望外了。伊澤新總督久居貴族院議會之職,對於臺灣事情平素頗有關心,至如臺灣議會問題也有相當的理解,這回榮任臺灣總督,我們可以信他必能發揮其敏腕,將向來所有不良的臺灣政治大行改造一新,對汲汲乎島民的生計十分致意保護,這是我們全臺民的所最渴望的。 現加藤內閣成立以來,頗注重民意,決定實施普選,大整理財政革新各般政治,伊澤新總督已擁現內閣為背景,我們信他也必不分內臺的差別,對臺灣的統治上,必能為暢達民意,速改假自治為真自治,為保全臺民生活必能大削除濫費減輕稅金,為確保民權必快實施行政裁判制度,要普及文化須急籌備義務教育,要安定民心不得不先改善警察弊政,至其他從來所有苛酷,差別,偏頗的法令及陋習,如快刀斷亂麻,出根本上革新,纔可以上副聖意,下體民心啦。 總而言之,當此臺灣統治上一大轉機的時候,我們既屬臺灣住民的份子,人人都不得不謀官民一致來促進臺灣統治的進步發達,所以對於臺灣現在的統治上諸施設所未成的,未做的,和不好的地方,我們大家都要以滿腔的熱誠,期望伊澤新總督快來完成,快來新做,快來改造!那就可劃臺灣統治上的一新紀元了。(慈) |
序號 | 標題 |
---|---|
01 | 內外時事 倫敦會議的概況 |
02 | 英國對華文化事業 |
03 | 農務局發表的旱害狀況 |
04 | 墨國承認露國 |
05 | 北京通信 北京警捐違憲 |
06 | 臺灣近情 臺灣總督更迭了 |
序號 | 標題 |
---|---|
01 | 本期題目 |
02 | 社說 反對建設臺灣大學/蔣渭水社說 近日報紙上有臺灣當局要建設臺灣大學的報導,關于此計畫,吾人大以為不然,要極力反對之,吾人觀察臺灣教育界的現狀,覺得有確實存在十分反對的理由,今略舉數端如下。 第一,据大正十二年度統計,本島人的學齡兒童就學數,男女平均百分之三十三,即學齡兒童百名中僅有三十三名得入公學校修學,而在本島的內地人學齡兒童就學數,已經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零七,可謂到無人不學的地點了,現時不但不能鼓舞本島人全部的學齡兒童使其就學,連自發的希望入學的兒童,都不能全部收容,像臺北市至昨年度止,數年來每年拒絕千余名的入學,這些不知香臭的幼童,課下什麼選拔試驗,實在是很可憐的,還有由報紙上看見如新竹街中壢庄也是不能全部收容,其他可以類推之,据當局說是因為經費不足所致的,然而初等教育乃是國教育的基礎,而且因為經費不足,不能十分施設,普及到一般的兒童無人不學的地點,怎樣有經費可以建設大學呢,豈不是本末顛倒的計劃嗎,像這樣不顧民眾的初等教育,而只要建設一部少數階級利用得到的大學,恰似築屋不打地基而裝飾屋蓋一樣啦,豈不是大錯誤嗎,既有餘地可捻出大學的經費,我們不得不主張將這大學的經費,充做普及初等教育的用途才是合理咧。 第二,据十二年度統計,正教員(訓導)分數比例,小學校有百分之八十四,公學校僅有百分之五十一,則公學校的教員中,大約一半是正教員,一半是代用教員,小學校則八分以上是正教員,二分以下是代用教員,這代用教員的多數,是公學教育一大缺陷,政府已有餘裕可設大學,怎麼不急速增設師範學校來補充這缺陷呢。 第三,据十二年度統計,島內八個中學校的生徒總數二五九三名中,內地人一六九三名,本島人九○○名,八個高等女學校生徒總數二七○六名中,內地人一八二六名本島人八八○,而同年公學校之卒業數最一六二四六名,小學卒業數三四四六名,初等卒業生本島人比內地人更多五倍,中等學生數內地人倒反加倍於本島人,三百六十萬的本島人中學生數反比十七萬的內地人中學數更少,這是明白地表出本島人中等教育的大缺陷咧,我望當局要先努力中等教育的普及才是咧。 事有緩急,知所先後,才是賢明的為政者,今照上述三個的理由,可以明白基礎的初等教育的施設,範圍是太狹窄,內容很貧弱,所以對這基礎教育的充實和普及,是燃眉之急的,每苦沒有財源可以應用,怎麼將這急切的基礎教育放下荒蕪,全不思再去開墾整頓而偏偏要計劃這個大學是怎樣呢,或說大學是要將臺灣特種的文化去貢獻母國,這却有理,但是自顧尚且不暇,現在那能做出來呢,況且內地有完備的大學,全然是不要的,又說朝鮮已設大學,臺灣也要設,這更是太不徹底太重虛榮了,他是他,我是我,何苦取這雞學鳳飛的態度呢,我希望當局如果有誠意為着臺灣文化向上打算些兒,就應該先對這急不可緩的初等和中等教育去努力,待地基打得堅固,然後建設這個大學,才是緩急有順序咧。(渭水) |
序號 | 標題 |
---|---|
01 | 內外時事 朝鮮人唱改革中樞院 甲子俱樂部建言總督 |
02 | 日米難免衝突 佛國前海相之意見 |
03 | 禁使用毒瓦斯 嚴禁使用是文明國之急務 |
04 | 日米兩國之總動員日 |
05 | 北京政府發浙江討伐令 上海停車場布戒嚴令 |
06 | 朝鮮米減收二百餘萬石 |
序號 | 標題 |
---|---|
01 | 北京通信 中國外交上開一新紀元 |
02 | 京師的公民苦於納稅 |
03 | 臺灣近情 市街庄豫算經決裁了 |
04 | 鹿港公學校同窓會中止 |
05 | 草屯文化講演的盛況 |
06 | 裁判長勸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