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報1923年5月
序號 | 標題 |
---|---|
01 | 社說 濟濟多士社說 我島住民,向來以耕農營商為生業者居多,入學界跑官場的人很少,及至近年來,隨時勢的進步,應世界的潮流,已經也有出了叫做些麼學士啦,辯護士啦,醫士啦,至於志士,義士等,恐也快要出現啦,這樣看來,比之從前,實在可謂濟濟多士了。雖然,士不織而衣,不耕而食,不築而住,在生活上,所不可缺的衣食住三要素,都要靠著那大多數的農夫,織女,勞工所供給的,所以他應該要遵守道德,明白事理,以分擔精神上啟發社會,指導民眾的任務,纔不愧其稱為士啦。王子塾問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唉!這句話,實在真不錯的。士不是看他容貌堂堂,只要看他立志何如而己。世上往往有名稱學士,經綸满腹,而且口氣玲瓏。稱辯護士,費片言,就能得解紛折獄。稱醫士,投一藥,就能得起死回生。稱志士,其熱誠可以奪三軍。稱義士,其義氣可以貫天日,像這幾種的士,豈不是一時的俊傑嗎?既是俊傑,那麼他的根本主義,定要擡高一層,平素抱負,也要深遠一點,如果他的高遠主義,能得确立,那就做學士好,做辯護士好,做醫士好,做志士、義士也無不好啦。若是黑白不分,模稜兩可,只曉得事大主義,自己胸裏毫無成見,這不過是做一偏之士罷了。欲言啟發社會,指導後輩,不但空見笑大方,並且比之那種農夫、織女、工人的四肢勞働以貢献社會,猶不及萬萬了。 現今的人,往往有略解新學,就揚揚得意,半成事業,就傍若無人,這種人未免太不量力,妄自菲薄了。大凡可以稱士的人,定要超然站在普通人的水平線上,專以社會為前提,視民眾為指歸,確立根本的主義,堅守不變的精神,若主義未達到,精神未貫徹以前,像負重荷行百里一樣,中途不敢休止,雖是逢著飢寒,不能損害他的心志,困苦亦不能阻碍他的進行,千折百回,必達他所期而後己,成敗利鈍,絕無顧慮,毁譽褒貶,不在眼中,等了時機一到,順風行舟,自然可以進入光明廣大的世界了。但是世界雖大,也不是綽綽有餘地,可以容我們自由的出入,我們服堯之服,言堯之言,行堯之行,那就變成堯了。服桀之服,言桀之言,行桀之行,也就會變成桀了。二者相離之間,不過一絲毫而己,唉!大家敢不注意呀!敬愛的同胞諸君!我們島內兄弟,若有不謀社會的幸福,不知民眾的勞苦,只曉得伺侯官僚,奔走權勢,足將進而趦趄,口欲言而嚅囁,患得患失,不惜敗節墮名,這輩人,豈不是士林之蟊賊嗎?怎能够算做甚麼士呢?萬望諸君!記得勞工神聖,職業平等,人人總要確立根本方針,個個都要共相勉勵,決不可顧目前而誤終身,求己榮而毒社會,果能這樣那就我島前途,大有希望了。(慈舟) |
02 | 評論 財界現況及難恢復的原因/劍如 |
序號 | 標題 |
---|---|
01 | 社說 見賢思齊社說 世界之大,人類之眾,種族之分,疆域之劃,各自為國,氣候風土之殊,各具天產,風俗習慣之異,各萃人文,道德,法律,文章,藝術,雖趨尚嗜好之各有不同,而其為人類之生活也則一,是以競爭之所由起也,科學之所由興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物質上精神上,盡人智之所及,極人力之所能,變化離奇,嶄新發明,各自標於世,某國以某科優,某者以某藝勝,化工極致,精神結晶,於是偉大人物見,學術技藝稱為世界的者,更僕難數。 古代世紀姑勿論,則如最近數十年間,歐美各國之大思想家,大科學者,名震寰求,驚動一世,列舉一二如左,博物學者生物進化論,英有達爾文(Darwin)哈迷突斯賓塞(Herbert Spencer)豁士利(Huxley)德有赫克爾(Haeckel)物質不滅說德有買挨爾(Myer)電信機發明,美有摩爾斯(Morse)電話蘇國人伯爾(Bell)電車,美之摩泄斯(Moses)無線電信,意國瑪爾尼(Marconi)耶古斯光線,德之連多眼(Rontgen)化學,法有鳩里(Ourei)天文學,法有爾伯里唉(Leverrier)光線分析法發見,德有基爾喜合夫(Kirchhoff)活動寫真白熱燈,美有耶弟遜(Edison)飛行機美有來德(Wright)航空船德有撮柏林(Zeppelin)病理解剖學威爾葉(Virchow)電磁氣論華拉地(Faraday)細菌學高護(Koch)哲學蕭平夏(Schoppenhauer)尼志挨(Nietyche)英有彌耳(Hill)斯賓塞(Spenser)社會學法有貢牟德(Comte)史學德有蘭格(Ranie)孟善(IKonnsey)英有扶里曼(Freemar)加來爾(Carlyle)法制經濟學德有滑愚乃爾(Wagner)英有李嘉突(Ricarod)文學俄有土爾斯頹(Tolstoi)諾威有揖選(Ibsen)最近詩人伊太利有拉崙灼印度有他臥兒屬老子學派無抵抗主義印度有顏智恩思想家俄有克魯泡特金,發明相對性原理德有愛因斯泰因皆一時之錚錚者也。 顧我台灣,闢土地二千方里,聚民族近四百萬,歷三百餘年之創設經營,幅員之廣大,人口之眾多,物產之豐富,較之歐美小國有過之無不及也,乃未聞科學上超超卓卓,堪稱為世界的,亞細亞的,國家的者,何以故,曰地理上孤懸海外乏接觸世界潮流之機會,然則日本亦島國也,何以明治維新以後不上三十年一躍而為東洋盟主,一言以蔽之,有援助,有發展之自由耳,曰臺灣人無自覺,狃於苟安,乏進取之氣象,然領臺二十八年矣,未嘗遣一島民往歐美留學,亦未嘗派一團臺人到本國留學,間有真自覺者,有議論,有要求,無論是非曲直,一蹴棄之,眾口咻咻,詈之為危險,僭越,攻之以筆,威之以法,敝之以金錢口腹,猜忌擠陷必使之含冤受屈,鉗口結舌而後己,同文同種,同文化源之臺灣人,獨頑冥不可教,而隸於美國之菲律賓,其文明之施設,智力富力,良非我台灣所得而比之,噫,子弟之不肖也父兄有責,人民之愚昧也,為政之過,臺灣人苟甘自菲薄,其奈帝國將來何,吾故曰欲期國家進展,維持東亞平和,必自臺灣政治改革始。(醒如) |
02 | 評論 關於立法極限的多少觀考察/末弘巖太郎 |
序號 | 標題 |
---|---|
01 | 東宮還啟 |
02 | 小幡駐華公使歸國 |
03 | 廢棄石井蘭辛之交換公文 四月十六日日本外務省公表 |
04 | 朝鮮義烈團 計劃在俄國樹立政府、當局開始活動 |
05 | 中國事情 華人希望旅大問題付交國際裁判 |
06 | 治外法權調查委員會 |
07 | 外交團要將整理中國財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