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刊名
籌辦夷務始末選輯
冊數
3
面頁數
422
建議引用格式
章節作者,〈章節名稱〉,書目引用格式,頁次。
提要
本書(三冊四二二面二五三、二00字)分三卷,分別選自清廷官纂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籌辦夷務始末」合輯而成(內同治末年日兵侵臺文件已另輯有第三八種「同治甲戌日兵侵臺始末」,本書不錄)。所取關涉臺灣史料,大要為:卷一,道光朝(原書自十六年議禁鴉片起)事。臺灣在鴉片戰爭期間所發生涉外事,即為英船侵犯雞籠與大安港及其餘波。所謂「餘波」,乃為「江寧條約」簽訂後英使口僕口鼎喳(Pottinger)訐控臺灣鎮道達洪阿、姚瑩「妄稱接戰俘獲、冒功捏奏,混行殺戮」事件。卷二,咸豐朝事。臺灣此時所涉外事,主要為開港問題。在八年英法聯軍之役前後,各國對臺灣港口時有覬覦意圖;迄訂「天津條約」,乃有開口之約定。卷三,同治朝事。此時臺灣對外關係愈趨複雜,先則各口正式開市,繼之糾紛迭起。同治元年至三年,滬尾、雞籠、安平與打狗先後開關徵稅,由原定兩口增為四口。六年,有美船「羅妹」號(Rover)事件;七年,有樟腦糾紛與壯勇殺死教民事件,又有英、德人合謀佔墾大南澳事件。此外,清廷預籌與各國修約,並有涉及臺灣煤、腦事。書末,今另加兩附錄:一為「嘉慶及道光前期有關臺灣外交史料」,一為「同治年間臺灣壯勇拆搶教堂殺死教民案」。
此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另有「道光咸豐兩朝籌辦夷務始末補遺」及「四國新檔」之編印;因另有選輯,見第二三六種「籌辦夷務始末選輯補編」篇。